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百科>>正文

格外困难的离别 | 伴侣间的“分离焦虑”

2021年09月07日


伴侣即将出发去外地出差,你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焦虑不安;


你和异地恋的对象短暂地相聚,分别后,好几天你都感到失落难过;


伴侣只是要出门去上班,你知道他/她晚上就会回来,但还是感到担心和不舍。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面对分离格外的困难,常常过度反应,比如伴侣只是去出个差,你却哭的像是他/她要去上战场打仗;伴侣只是出门上个班,你却焦虑到好像是全世界都抛弃了你……


也许,你正在经历伴侣间的“分离焦虑”。


01

分离焦虑的情绪体验

分离前

分离焦虑常常在分离前就开始发生了。


最常见的感受就是焦虑不安。这种焦虑有时候让人难以忍受,原本你可以好好珍惜与伴侣分别前的温暖时光,好好的道别,但焦虑淹没了你,你什么都做不了。


面对分离,我们还会有恐惧的感受。即将要分别的那个人,被想象成了我们的全部,好像他/她一旦离开,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有的人还会担心,伴侣不跟自己呆在一起的时间里,会发生可怕的意外,再也无法回到自己身边。所以就非常害怕和担忧,很想要紧紧抓住你的伴侣,让他/她不要离开。


还有的时候,我们无法接受伴侣不得不跟我们暂时分离的现实,会变得愤怒。分别临近时,变得格外易怒,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如果伴侣无法满足自己,便会大吵大闹,搞得两个人都不开心。


沮丧和低落也是在面临分离时,常常出现的情绪体验。你的感觉好像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看什么都是灰蒙蒙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连味觉都变得不灵敏。

图片来自网络


分离后

对于一些人来说,分离发生之后,那些糟糕的感受还将继续延续和发展。


比如,在分离后,陷入抑郁和绝望。感觉没有伴侣在身边的日子是没有希望的,很难有东西能够唤起你的兴趣和热情,在沮丧和低落的情绪里,挨过一分一秒。


强烈的孤独感,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开了。


过度敏感,易怒,伴侣没有及时回微信,就会假设他/她在跟别人约会,暴躁地大发脾气。


过度依赖,时时刻刻地抱着手机等伴侣的电话,如果等不到就坐立难安。


内疚,自我价值感低落,感觉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伴侣为你的付出。


以及,有时候这些情绪体验会绕过意识,沉积在身体内,表现出一些症状,比如头痛、消化道问题、呼吸道问题、身体疼痛、疲惫感等等。


如果持续体验到这些糟糕的情绪,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会被影响。


02

分离焦虑背后的依恋模式


如果我们试着去拨开那些情绪的迷雾,会发现这些情绪背后,藏有一些这样的想法:

“我没有他/她活不了”

“他/她将抛弃我”

“他/她会遭遇危险”

……

虽然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后,明明知道这些想法根本不现实,但却还是会焦虑,为什么?


John Bowlby提出的依恋理论告诉我们,与我们形成紧密的情感联结的那个人,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安慰。


依恋对我们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婴儿在生命的初期,是没办法独立存活下来的,他/她必须依靠一个照料者为他/她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以,与照料者的分离,就会触发他/她大脑杏仁核的安全警报,当警报被触发,哪怕事实是,妈妈只是去别的房间取个东西,婴儿也会变得焦躁不安,大哭大闹,寻求关注。


Cindy Hazan和Philip Shaver认为,当我们长大成人,进入亲密关系中,爱情的过程会再现婴儿依恋的过程。所以,在亲密关系里,与伴侣的分离,就像小时候跟妈妈分离一样,也会触发我们杏仁核的安全警报,让我们感到焦虑不安,暴躁易怒。




婴儿时期的依恋体验以“情绪记忆”的方式存储进了我们的杏仁核,形成了我们的依恋模式,成为了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变得相对稳定了下来,成为我们日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内在剧本”。它会指导我们去预测我们的伴侣是否接纳和关注我,预测伴侣是否可靠,预测他们接下来可能的行为。


比如,母亲对婴儿有时热情,有时冷漠,婴儿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他/她也会觉得自己无法预测自己伴侣的行为,即便有时候伴侣会对自己很热情,但每当伴侣忙于自己的事情时,他/她就会对伴侣究竟爱不爱自己产生深深的怀疑,因此会持续处在焦虑中,焦虑的婴儿变成了焦虑的伴侣。


Ainsworth把婴儿的依恋模式分为三类:安全型、回避型以及焦虑型。


其中,焦虑/矛盾依恋(在人群中占10~15%)这一类可以说是表现得最为焦虑的婴儿了。这类婴儿通常会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的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研究者发现,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在面临分离时,会体验到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所以,也许我们对伴侣的“分离焦虑”有一部分来源于我们焦虑型的依恋模式。


03

焦虑的依恋模式可以改变吗?

虽然依恋模式虽然形成之后会相对稳定,但它并不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你在一段稳定的关系中,你的伴侣能够关注到你的焦虑情绪,并给你支持、陪伴和包容,这会让你感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人是值得信任的,这也许可以对你的焦虑依恋有很好的疗愈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强求自己的伴侣去扮演那个疗愈自己的人。


更好的选择是,在咨询关系中,去重塑自己的依恋模式。咨询师会为你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支持你去探索和表达你的依恋模式,给你恰当的回应,和你一起去重塑那个根深蒂固的模式。


当然,你也许没有做好准备去做心理咨询,所以,在此之前,你可以试着依靠另外一个人——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内心里住着一个害怕分离的小孩,每当面对分离,ta就会感到害怕、焦虑和愤怒,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看看ta。


ta也许在悲伤的大哭,也许在愤怒的大喊,ta的这些情绪,在向我们表达什么?也许是在说“我害怕分离,我害怕他/她永远也不要我了!”“我讨厌分离!没有他/她我活不下去!”。


我们可以轻轻地抱抱ta,告诉ta,分离并没有那么可怕,而且,我会永远都在你的身边。像安抚哭闹的孩子一样,去安抚你内心那个焦虑的小孩。


如果可以的话,试着把你们的对话记录下来,说出来,画下来,或者向朋友倾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你度过面临分离时的糟糕情绪。


04

面对分离的小Tips

“如果分离的同时,还伴随着假期的结束,那你需要提前开始去面对那些让你感到压力的事情”


在这些时刻,分离焦虑还伴随着一些对接下来日的未知感的恐惧,比如,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巨大的学习压力或工作压力。在跟伴侣分离前,可以开始着手去面对这些事情,在伴侣的支持下,提前去面对难搞的人际关系,提前做好工作或学习的计划,并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在分离前,和伴侣‘互换信物’”


比如,你可以跟你的伴侣商量,在分离前,你们彼此都为对方准备一样“信物”。这个“信物”不必是戒指手表,你为TA整理的行李箱,给TA叠整齐的衣服,他/她为你购买的食物和生活必备品,为你打扫干净的房间……这些都会让你在那些他/她不在你身边的日子里,感到他/她对你的爱,仍然在你的身边。


“在分离前,就和伴侣详细规划下次见面”


你们需要详细地规划见面的时间,以及你们要一起做的事情。一方面,这可以强化你对“他/她并不是要离开我”的信念;另一方面,当你们一起期待下次见面的时候,美好的画面浮现在眼前,生活有了期待,就不会那么悲伤。


“寻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即便你和伴侣天天在一起,也尽量别把所有精力放在伴侣身上,就像别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分出一些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这样,当你和伴侣不得不暂时分离时,你还有别的篮子。






每一次分离,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素材来源:芋圆 愈圆心理 2021-01-26 14:03



上一条:寻觅失踪的暗语:精神世界的诉说与倾听 下一条:如何克服网络学习心理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