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YI HE PSY
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建构的和社会定义的概念。如果整个社会拥有对心理健康正确的理解,将有助于社会平稳正常的发展和更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说法,心理健康包括“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主性、能力、代际依赖性、智力和情感潜能的自我实现。”

一对二 心理咨询室
01
心理健康
从积极心理学或整体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包括个人享受生活的能力,并在现实生活和行为之间建立平衡,努力实现心理弹性。
普遍来说,心理健康即健康的心理,指的是人能够具有的两种能力的合体:一种是处理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能够处于令自己满意氛围下的能力。第二点简单来说就是你要让自己觉得幸福。
不要觉得处理一般心理问题很容易,这些心理问题包括压力、孤独、抑郁、焦虑、关系问题、亲人死亡、自杀念头、悲伤、上瘾等各种情绪失调或其他精神疾病。
人类的一生一般都会经历以上的种种情绪,在他们人生的特定阶段。
那么如何养成一个比较合适的心理状态呢?
往后看......


一对一 心理咨询室
02
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存在波动和弹性的,最主要的是你能够回到自己心理常态的能力。
研究发现,在幼年时就预防心理健康的失调可显著减少儿童日后患精神疾病的机会。
重点在于预防,主要因为养成健康心理的因素太多,而我们也很难科学的知道各种因素是综合作用更好,还是单一作用比较重要。
在人的早期成长中,我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习得一些能力、认知。在我们无法区分好坏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也许就记下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
调查表明,具有健康心理的父母和亲朋可以显著提高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比率。
但是,这样的父母不多,而且孩子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他们无法应对的问题,或者孩子不知道怎么样面对短暂的不在健康状态的父母。
在孩子拥有对世界不完全的认知的时候,家庭就是他们世界的中心,父母正常的状态让他们觉得放松、安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心理的构建与成长。
但是哪怕一次让他们觉得世事无常或是手足无措的感觉都会让他们建立不久的心态崩塌,我们只能从头开始建。
而且以上这些感觉对于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并且是无法言说的。虽然更多时候孩子不会表现更多的异常,但是只要经历了就一定会留下些什么,他们会一直蛰伏着。
当然过于平静的度过幼年和青年时期也不能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但是一段平稳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他们更早的拾起信心来面对改变。
这些年人们将很多心理问题归罪于原生家庭的原因大抵如此,如果想改变原生家庭的桎梏,更多的看的是你有没有接触到更好的处理方式,并且设法让自己习得这种能力。
沙盘室


03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健康的心理一是能帮助我们认识、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是能处理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这对于我们有一些基本要求:
一、拥有正常的智力,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二、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三、人格统一完整。
四、正确的认识自己,能接纳自我。
五、人际关系和谐。乐于接触新事物。
六、接纳并探索这个社会。心理咨询师从来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们的职责就是找到你处理方式的问题,提醒、引导你从弯曲的小路中出来。并让你自己学会接纳自己,这才是幸福感真正的源头,你首先要有内心的平静。
益禾心理 2021-10-29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