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答疑解惑>>正文

“为什么这不是我的错,我却还是自责?”

2021年08月17日


最近在刷豆瓣转组时,话题#你的内疚清理练习#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何内疚也需要被清理。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学会反省自身,这本身并没有错。正如冯骥才说过:“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内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它敦促我们反思错误,并加以改正。某种意义上来说,内疚心理也可以是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


但是有时候我们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仍然会产生内疚心理,陷入深深的自责,让人抓狂却又无可奈何。


01

过度内疚的产生


不禁想到前两天朋友小C和我说起暑假在家天天被老妈念叨,妈妈半抱怨半责备地说:


“也不知道收拾房间,整天就知道出去玩,你知道你妈每天多累吗?也不懂得体谅我,只会给我添麻烦。”


她顿时感觉很愧疚,似乎出去玩变成了一件很对不起妈妈的事。最后小C只好做出后面几天哪也不去的承诺。小C无法反驳妈妈的话,但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两难之下,她的内心充满了纠结与内疚。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话:父母养大你很不容易,你要按父母的要求来完成学校的作业,完成奥数、作文、新概念英语、钢琴等一系列兴趣班……父母为你花了那么多钱,要是还是学不好,拿不出成绩,多不应该啊。


这样的话很容易激起我们内心的愧疚感,如果此时学业或是其他方面遭受挫折,内疚的心理就好像在心上撕开了一道口子,焦虑、自责、不安的负面情绪一下涌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些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指责下,负面情绪难以排解,渐渐人就会产生自我怀疑


这样的情景亲人之间会有,情侣、同事朋友之间也会有:


#女朋友:“你最近一点都不关心我,我每天都要忙死了,最近还感冒了,你竟然都无动于衷,你怎么可以这样?”


男朋友:“对不起,我最近也比较忙,但是……”


#小Q情绪一直很焦躁,他在打电话的时候,对方开了一句玩笑,小Q突然就暴跳如雷地说:“你知不知道我现在很难过,你还有心思跟我开玩笑,你这人怎么这么没眼力见啊,弄得我现在更烦了。”


正如小Q那样,一般人觉得是对方由于情绪导致暴躁,而习惯性内疚的人则会苦恼自己嘴笨,让他人不快。他们甚至开始担心对方之后是否会疏远自己等。


一切想象中的不好的后果不断在脑海中累积,自我怀疑、纠结的情绪蔓延,他将会把自己困在自己编织的囚牢中,自责和不安让他陷入不断地自我消耗。


02

过度内疚的源头


在“我本可以”的思维影响下,内疚感会变得越加剧烈。有一部分人他们会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们不接受自己犯错,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管做什么都要是最好。


如果没有做到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差,觉得对不起自己。纠结、内耗严重影响着他们,内疚也成了家常便饭。


内疚的产生可以来自他人过高的的期许。我们如果被动接受他人牺牲和付出后发现自己无法给予同等的回报,满足对方对你提出要求,内疚就会产生。


如果身边一直有这样一个人不断默默付出的同时要求你去做你原本就做不到的事作为回报,内疚的情绪也会慢慢积累。


内疚也可以来自身边的人负能量。他们源源不断地向你输送负能量,或是让你觉得自己付出得不够多,导致他们产生了这些负能量,而你自然而然产生了愧疚。


长期处于被责怪、不被理解的环境下的人可能会出现习惯性内疚,就和惯性思维一样,一旦身边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他就会下意识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认为这是由于自己做得不够好或是付出不够多。

03

清理过多的内疚


没有人不会犯错,也没有人是完美的。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允许一切可能的发生,允许我不完美,正视现实中的错误,接受自己没有那么优秀。


面对他人负面情绪输出,也要理性看待,在内疚之前先思考自身是否犯错,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必要为此感到痛苦内疚。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孩,内疚感就好像内心的小孩受了伤,他不断地哭泣,闹腾。你越是努力忽略,他就会哭得更厉害,学会正视他,恰当处理过度的内疚更有利于我们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长远发展。


允许一切可能的发生大概是对习惯过分内疚的人最好救赎。

素材来源:媒说话 2022-07-18 21:07 发表于江西


上一条:焦虑的应对与效率提高 下一条:解忧杂货铺 | “我一定要向他人看齐吗?”

关闭